
當前,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技術浪潮正在加速重繪全球能源結構圖景,并為全社會、全產業推動可持續發展轉型提供了新的動能。日前,產業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出席2025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展示出自身在引領能源轉型和推動產業綠色變革方面的創新成果和卓越影響力。
在本屆大會的新型輸變電裝備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會議上,施耐德電氣全球副總裁Mario Haim發表主題演講,深入剖析了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挑戰與機遇,闡述了施耐德電氣以數字化和電氣化“雙引擎”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洞察與創新實踐成果。
數字化與電氣化深度融合,構建智能綠色能源體系
在不斷攀升的全球氣候及能源供需挑戰面前,能源結構的電氣化轉型正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性。來自國際能源署和施耐德電氣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要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全球電氣化率需從當前的20%躍升至55%,同時還需通過提升能效、發展循環經濟以及推動化石能源脫碳等途徑,實現以更低的碳排放供應更多能源。
Mario Haim指出:“盡管各國能源轉型的進程和重點存在差異,但能源轉型的核心,在于能源需求側的根本性變革。”面對復雜挑戰,施耐德電氣堅定不移地以數字化與電氣化作為能源需求側變革的“雙引擎”。其中,數字化是提升能源效率、促進循環經濟的核心引擎,而電氣化則為能源脫碳提供了充足動力,只有充分發揮這兩者疊加的協同作用,才能夠推動實現全社會、全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愿景。
Mario Haim談到,施耐德電氣一直在依托自身在創新技術、行業經驗以及合作伙伴生態上的多重優勢,持續拓展數字化與電氣化方向的業務布局。憑借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的16萬名員工,以及分布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伙伴,施耐德電氣正通過廣泛賦能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工業、智能公共設施、智能交通、智能電網、微電網以及數據中心等各個領域,以推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創新技術破局,加速構建未來電網
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為了滿足電網智能化升級的需求,施耐德電氣提供了可擴展的數據基礎設施、資產管理軟件、電網控制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創新的硬件設備。其不僅擁有ADMS先進配電管理系統、DERMS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統、ETAP電氣系統數字孿生平臺,以及AVEVA一體化運營中心及PI System數據庫等軟件解決方案,還搭配了PowerLogic P5繼電器、T300遠程監控單元以及AirSeT環保型中壓設備等創新硬件設備,從而構成了全套智能電網解決方案,能夠顯著提升智能電網的可靠性、效率,并增強對分布式能源的消納能力,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還以創新技術,積極解決低碳可持續趨勢下的行業痛點。例如,在全球日益對電網設備中的強效溫室氣體——六氟化硫加強監管的趨勢下,施耐德電氣前瞻性地研發并推出創新絕緣技術,結合獨特的并聯真空滅弧室設計,在中壓環網柜等設備中采用符合IEC 63366標準的凈化干燥空氣代替六氟化硫氣體,并提供包括回收處理在內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用戶樹立行業綠色轉型的標桿。
作為數字化與電氣化融合趨勢的另一個典型體現,施耐德電氣還通過技術生態合作,積極利用創新的云架構和AI等創新技術為智能、綠色的能源體系進行賦能。例如,施耐德電氣將EcoStruxure平臺與微軟Azure云服務深度集成,為能源領域的用戶提供了卓越的可擴展性、敏捷性、安全性,并為加速創新提供賦能。例如,雙方為PG&E公司聯合開發的云DERMS系統的上線時間僅需9個月,顯著加快了能源轉型的進程。
面向未來的能源轉型需求,施耐德電氣還研發了支撐高比例新能源接入與低碳靈活用能的中壓直流技術,可廣泛服務于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儲能等場景,助力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降低輸電損耗,并增強系統穩定性與靈活性,從而為未來用電側的產消者靈活用能和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結構比例提供可靠、穩定的支撐。
Mario Haim不無自豪地談到,在以數字化與電氣化驅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進程中,施耐德電氣的行動足跡早已遍布全球,并持續為用戶和生態伙伴創造出智慧、綠色價值。例如,施耐德電氣采用ADMS高級配電管理系統,為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的配電系統提供了規劃、運行、模擬和分析等全套功能在內的實時解決方案,每年可為其節能144吉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5萬噸,實現每年 2000萬歐元的資金節省。
再如,借助施耐德電氣提供的EcoStruxure解決方案,哥斯達黎加的圣卡洛斯農村電氣化合作社成功實施了變電站的數字化升級改造,并對智能電表進行實時監控。通過這些舉措,該合作社顯著提高了能源效率,并改善了服務的連續性,轉向了更加先進高效的預防性維護模式。這一轉變,為當地帶來了每年1600萬千瓦時的電力節約,相當于7250戶家庭的用電量,每年還減少了58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深耕中國市場,創新實踐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和能源轉型的引領者,中國更是早已成為施耐德電氣以數字化和電氣化“雙引擎”驅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策源地。對此,Mario Haim博士談到:“中國不僅是巨大的能源技術市場,更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創新試驗田,我們致力于將全球經驗與中國的創新智慧和示范性應用相結合,并積極與本地伙伴攜手,深度參與并見證中國的能源轉型之旅。”
正如Mario Haim所言,中國已經成為了施耐德電氣推動能源轉型的“關鍵主場”。今天,中國已成為施耐德電氣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最重要的供應鏈基地之一和四大研發基地之一。公司持續加大在華研發投入,目前已設立北京、上海、無錫、西安和深圳五大研發中心。
在推進供應鏈綠色化的進程中,中國同樣是施耐德電氣的重要基石。在中國,施耐德電氣打造了無錫、上海兩大“燈塔工廠”,并擁有21家零碳工廠,本地化采購比例高達90%。依托這樣的綠色布局,施耐德電氣不僅自身積極踐行低碳發展模式,還引領供應鏈伙伴共同參與到可持續發展的行列當中,共同為廣大用戶實現綠色賦能。
在演講的最后,Mario Haim再次強調了施耐德電氣的企業宗旨:“是通過賦能所有人最大化利用能源和資源創造影響力,推動人類進步與可持續的共同發展。”
為此,施耐德電氣正憑借領先的數字化電氣技術、創新的綠色解決方案和堅定的可持續發展承諾,不斷在能源轉型的藍圖上筆耕不輟。未來,施耐德電氣意在攜手更廣泛的生態伙伴和用戶,共同為數字化和電氣化的“雙引擎”注入更加充沛的動力,攜手推動全球能源系統向更清潔、更智能、更普惠的方向加速演進。
新聞爆料